您的位置 > 首页 >

环境DNA技术助力监测外来入侵物种

  【相关链接】

环境DNA技术助力监测外来入侵物种

  ◎徐 凌 本报记者 王 春

  如果今后水体中再次出现外来入侵物种,环境我们怎样快速知晓?“我们实验室正在做外来入侵物种的术助主动监测,这是力监非常重要的。”在上海海洋大学环境DNA技术与水生态健康评估工程中心主任李晨虹教授看来,测外尽早发现、入侵尽早防范,物种才可避免这些外来客“反客为主”,环境对生态系统构成威胁。术助

  “我们所做的力监就是通过环境DNA监测入侵物种。”李晨虹解释,测外任何生物在水体里生存都会“排”出一些DNA。入侵取出一升湖水,物种里面就有可能有鱼的环境黏液或者随鳞片脱落而排放的DNA。因此可以将其中的术助DNA进行提取,形成监测网络。力监

  李晨虹介绍,环境DNA应用前景广阔,不仅能用于监测入侵物种,还可以用来保护濒危物种。如在寻找中国大鲵(娃娃鱼)时,“我们发明了一个有点类似抗原试剂的检测盒,水体取样过滤后滴在试剂卡上,呈现‘两道杠’则说明存在娃娃鱼,‘一道杠’则说明没有。”李晨虹和团队还将把这种技术应用于长江鲟、中华鲟的野外监测上。

  “这种方式比原先的鱼类调查研究省力高效。”李晨虹和团队期待建立起环境DNA数据库,开展相关新技术的研发和应用,不断完善外来物种监测机制,从“被动防御”变为“主动监测”,在保护濒危动物的同时,也让水体中的“鳄雀鳝”们无路可逃。

环境DNA技术助力监测外来入侵物种

环境DNA技术助力监测外来入侵物种

环境DNA技术助力监测外来入侵物种

环境DNA技术助力监测外来入侵物种

热门文章